常见的认识误区
误区1 • 获得国内绿建3星或 LEED认证制冷机房的运行能效自然就高
事实 • 仅满足规范及配置要求,不关注实际的运行能效,事实上大部分项目投入运行后并不节能
误区2 • 采用节能产品制冷机房的运行能效自然就高
事实 • 设备节能而系统不高效是常态,节能产品仅为其中一个环节,关键还要看系统整体优化匹配
误区3 • 安装了机房群控系统即实现制冷机房的高效运行
事实 • 群控系统是高效机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配置,但解决不了设计、系统匹配、设备、施工等环节存在的问题
误区4 • 设计成高效机房即实现制冷机房的高效运行
事实 • 在设备招采、工程施工、自控系统、调试&调适、运维等各个环节,只要一个环节缺乏落实,都会可能导致设计目标与实际成果偏离
常规机房与高效机房的典型特征比较
与高效机房相比,常规机房在接近满负荷时的能效已经有所差距,但在低负荷时的能效就更差;
■ 常规机房运行能效低的部分原因:
■ 非精细化设计
■ 设备选型容易被放大
■ 系统匹配不够好
■ 冷却塔选型不合理
■ 落地实施过程管控不到位
■ 不重视机房群控的运行控制策略
■ 优化无能效监测手段
■ …
高效机房的实现,是一系列技术工作相互衔接和配合的过程,单个技术并不复杂,但需要保证所有技术工作的连贯性和标准一致性。